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宏利基金孟杰“7管5亏”能否胜任

频道:能源市场 日期: 浏览:37295

  宏利基金聘任其担任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宏利睿智领航的基金经理本无可厚非,但这位权益投资“一哥”的历史业绩表现,难免让投资者对公司投研实力产生质疑。

  2025年5月23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得证监会批文。5月27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16家基金公司旗下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迎来发行。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均设置了基准档1.2%、升档1.5%、降档0.6%三个档次的管理费率水平。投资者持有一年以后赎回产品时,基金管理人将会根据产品年化收益水平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情况,来计提不同档次的管理费。若跑输业绩比较基准3%及以上,则适用低档费率;若取得正收益且跑赢业绩比较基准6%及以上,则适用高档费率。

  表: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分档费率安排

  数据来源:基金合同,新刊财经整理

  自5月7日证监会印发《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来,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旱涝保收”问题持续引发市场关注。此次推出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管理费率降档幅度远远大于升档的幅度,既能够倒逼管理人重视风险控制,摒弃过度冒险的短视行为,也有意引导行业扭转“重首发、轻持有”的积弊,是落实《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具体体现。

  在这场颠覆传统的行业变革中,拟任基金经理成为市场聚焦的“试验田主角”。基金公司派出旗下的投资老将或是投研骨干操盘,既是对新模式的战略背书,更是将核心投研能力置于放大镜下接受投资者勘验。其中,东方红核心价值的拟任基金经理周云有着超10年的基金管理经验,南方瑞享则是同时聘任李锦文、袁立两位绩优基金经理。

  表: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情况

  数据来源:Wind,新刊财经整理,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26日;栾超、贾腾等基金经理因近三年履新,指数回报参考性有限

  然而,部分基金公司在布局该领域时,或因投研实力贫瘠,或因对创新产品模式探索尚处初期阶段,其推出的拟任基金经理既无资深履历背书,历史业绩也是乏善可陈。考虑到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管理费的收取与投资业绩绑定更深,这些基金经理的能力恐难为基金公司撬动可观收益。其中,现任宏利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的孟杰,在管的7只基金产品里有5只任职回报挂负。

  宏利基金人事动荡下频推孟杰“救火”

  公开资料显示,孟杰为北京大学理学博士,拥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和4.72年基金管理经验。其于2015年7月加入宏利基金,历任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部副总经理等职位。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孟杰在宏利基金管理的7只基金产品合计规模为54.29亿元,占公司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的比例接近30%。宏利基金聘任其担任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宏利睿智领航的基金经理本无可厚非,但这位权益投资“一哥”的历史业绩表现,难免让投资者对公司投研实力产生质疑。

  Wind数据显示,除孟杰任职时间最长的代表作宏利睿智稳健和“迷你基”宏利半导体产业外,其余产品业绩表现欠佳。截至2025年5月26日,管理规模为7.19亿元的宏利行业精选的任职亏损为21.76%,年化回报为-6.95%。

  表:基金经理孟杰历任基金产品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26日

  从行业配置来看,孟杰的持仓主要集中在电子、基础化工等贝塔属性突出的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科技产业趋势高度联动;辅以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板块的持仓,则考验其对细分赛道的挖掘能力。看似“能力圈”覆盖广泛,实则在2022年以来需求放缓、行业轮动加速的市场环境里两头失焦,业绩承压明显。

  图:宏利睿智稳健行业配置变化

  数据来源:Wind

  表:宏利睿智稳健2021年以来年度收益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26日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4年5月起,孟杰开始密集出任基金经理一职,其中宏利睿智成长、宏利价值驱动六个月持有、宏利高端装备三只新发基金均由其单独管理。2025年1月,随着前任权益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王鹏的离任,孟杰顺势接管明星基金产品宏利转型机遇,管理规模从不足20亿元一举突破至50亿元。

  孟杰的密集任职与宏利基金的管理层“换血”高度同步。2024年8月,宏利基金发布公告称,丁闻聪出任公司总经理,原总经理高贵鑫卸任后仍担任公司首席信息官。丁闻聪为加拿大籍华裔,是业内罕见的“80后”公募基金总经理。其于2010年加入宏利金融,曾任集团战略企划部总监、宏利大中华区业务发展助理副总裁等职位。

  然而,新管理层走马上任背后却是老将离职潮的加剧。距权益“台柱子”王鹏离任仅仅数月后,高贵鑫因个人原因离职。4月11日,拥有15年司龄的权益老将庄腾飞亦“清仓式”卸任在管基金。此前,公司原研究部总监张勋、原权益投资总监刘欣也先后选择离开。

  自2022年11月宏利基金由中外合资转为外商独资以来,公司已陷入持续两年半的人事动荡,投研体系的稳定性正经受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面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这类高度依赖强大投研体系的复杂产品,其“积极布局”究竟是胸有成竹的主动出击,还是迫于困境的无奈挣扎,仍有待时间检验。

  作者 | 赵红扬

  编辑 | 吴雪

推荐阅读:

专家探讨中关村西区如何创新生态服务

数学天才姜萍出圈,各高校如何反应?

“文化中国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杭州历史街区 在老街,看见“从前慢”与“现代潮”